9月16日晚間,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對外發布消息稱,重慶市確診1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在此之前,我國臺灣省報告3例病例、香港特別行政區報告1例病例,也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此次重慶發現的病例為自國外中轉重慶入境人員,在按規定進行入境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離期間,發現皮疹等癥狀,經重慶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及中國疾控中心復核,實驗室結果猴痘病毒核酸陽性,國家組織專家診斷為猴痘確診病例。該病例正在定點醫院進行集中隔離治療,情況穩定,其密切接觸者均已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目前,該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表示,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猴痘病例的處置工作,第一時間指揮調度、安排部署。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積極行動、迅速響應,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加強追蹤排查、核酸檢測、醫療救治和全面消殺等相關工作。經專家研判,該病例入境重慶即被隔離管控,無社會面活動軌跡,疫情傳播風險低。
如何評估傳播風險
作為一種人獸共患病,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通常為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癥,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腦炎等。猴痘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亦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2022年5月以來,發生在非流行國家的猴痘疫情以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為主(約占96%),以性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
有研究傳染疾病專家對深圳裝修公司記者表示,目前猴痘的傳播途徑還是比較單一的,因此不難防控。結合目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情況看,猴痘疫情傳播的風險很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上個月巴斯德研究所發起的一場關于猴痘的科學研討會上,從臨床癥狀和治療的角度,對此次人感染猴痘病毒病毒進行過分析。
張文宏指出:“從臨床特征上看,幾乎所有病例都出現皮疹或皮膚損害,六成病例出現發熱的及淋巴結腫大。”他還強調,在這次猴痘疫情暴發的非流行地區,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的偏多,而且病情相對較輕。
雖然研究人員認為,猴痘病毒是一種弱病毒,傳播力和致病性都有限,但是他們擔心新一波的全球病例暴發是否與病毒變異引起的傳染性增加有關。因此,應該密切監測病毒變異。
“猴痘病毒是一種DNA病毒,DNA病毒是非常穩定的,使用固定的細胞機制來復制基因組,理論上很少發生突變。”一位巴斯德研究所的猴痘專家Nicolas Berthe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盡管如此,Berthet認為,DNA病毒如果經過較長時間傳播,發生突變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為此,他呼吁,應該對猴痘病毒的變異情況進行密切監測。
“如果你要阻止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那么就必須了解它的傳播鏈,比如人們都是通過什么途徑被傳染的,傳播鏈對于傳染病的研究至關重要。”Berthe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還表示,通過對不同病例的進行病毒基因測序,可以確定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從而進一步了解疾病的傳播途徑,并幫助判斷病毒的傳播性。
如何更好防控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猴痘疫苗,但接種天花疫苗對預防猴痘可起到85%的免疫保護效果,由于猴痘對普通人群感染風險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也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
深圳裝修公司記者了解到,國內已有多個團隊正在開發猴痘疫苗。此外,國內已經利用猴痘病毒的合成片段來進行包括快速檢測試劑在內的檢測設備的研發。
深圳裝飾公司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使用活病毒進行研究,可以幫助猴痘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從基礎研究來看,還可以做一些動物模型,這和之前使用合成的假病毒片段來做研究,意義完全不同。”
今年6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中醫藥局已印發了《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緊接著7月份,中國疾控中心也發布了《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目的是指引各地做好猴痘的診療防控工作。
8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曾表示,我國將從以下四方面加強對猴痘的防控工作,一是加強對猴痘疫情的研判,實時跟進國外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進展,開展疫情的風險評估工作;二是加強猴痘檢疫監測工作,加強入境人員尤其是來自于疫情地區人員的健康監測工作。三是加強對醫療衛生人員的技術培訓,因為絕大部分醫生沒見過猴痘,提高識別能力、報告意識和診治能力。四是做好猴痘診斷試劑、治療藥物和疫苗的準備,從而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